本网讯 资助育人不仅是日常管理中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重要体现,还是贴近学生、走近学生的有效途径。与传统的保障型资助育人相比,发展型资助育人更侧重于对学生的精神帮扶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,有更加明确的目标、内容、过程,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,也是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。
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扶困与扶智、扶困与扶志相结合,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目标主体,以“保障型资助与综合素质能力提升”为两翼,探索建立“保障资助+心理辅导+思想引领+能力提升”相融合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,使受助学生在能力素养、价值引领、心理健康、品质锤炼等方面得到提升,切实为学生成长、成才提供坚强保障和后盾。
强化管理服务,力求落实精准帮扶
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核心问题在于基本学习和生活的保障。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,了解学生的衣、食、住、行等基本生活问题,在国家助学金、社会助学金、学费减免等保障型资助过程中细化到位、执行到位,把好精准资助的入口关。还运用“互联网+”技术,充分利用大数据比对方式精准判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。同时强化资助工作管理服务,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工作队伍建设,在工作例会上加强资助政策、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,提高资助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。
强化思想引领,提升学生思想价值
信息工程学院坚持育人导向,将育人理念贯穿资助工作的全过程,将“扶困”与“扶志”相结合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应敢于担当、勇于奋斗,树立远大理想,坚定不移听党话、跟党走。在做好第一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,加强第二课堂的引领作用。在校期间,组织受助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进社区、走基层,开展了信息工程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、“六一”儿童节主题教育“送学到村”活动、“学习新思想·情暖夕阳红”赴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,受助学生化身主题教育宣传员,将主题教育学习融入乡村振兴中,融入儿童成长教育中,守护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。一方面进行实践锻炼、提升能力素质,另一方面服务社会、学会感恩。在“筑梦飞翔·资助伴我成长”主题征文活动中,共收到20余篇征文投稿,受助学生通过文字记录了自己在国家资助政策帮助下的成长经历,表达了对党和政府情系民生的感恩之心和争创一流的奋进之志。
加强心理辅导,关注学生心理健康
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,他们会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导致心理有落差,引发烦恼、自卑等不良情绪。信息工程学院在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狠下功夫,不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,面向广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、“我爱我”心理健康节等系列活动;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,辅导员和班主任们及时进行心理疏导,建立“一人一档”,搭建“学院领导班子+辅导员、班主任+心理联络员+学生干部”四级帮扶体系,持续进行心理帮扶,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。
依托校园活动,提升综合素质能力
信息工程学院聚焦学生励志成才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开展了一系列资助育人活动,形成榜样示范、素质拓展、公益实践等资助育人模式。在“资助育人·成长接力”榜样宣讲团学习经验分享大会上,获得推免名额及国家奖学金的受助学生,通过分享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个人感悟,勉励学弟学妹们只争朝夕、不负韶华,实现了由“他助—自助—助人”的转变。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、职业规划大赛、“鹏程万里·春暖花开”信息工程学院春令营等系列活动,进一步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,有效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,使资助育人工作达到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效果。
信息工程学院注重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,坚持聚力协同联动、精准帮扶、全面发展,探索建立了“一体两翼四融”模式的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机制,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质量成效。在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,引导他们心怀感恩、志存高远,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。
(文、图/蒋越、黄红武 编辑/曹泽)